2025年5月9日,中国民俗学会会员、兰州文理学院徐凤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关于文化自信背景下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》的主题交流座谈。徐凤教授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同学们,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。座谈会由必赢net.95陈芳芳副教授主持。
讲座伊始,徐凤教授从非遗的定义与价值切入,强调其作为民族文化根脉的重要性。她指出,非遗文化空间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,更是一个包含了时间、社会结构和文化实践的多维空间。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展现和传承场所。徐教授以春节为例,阐释了“文化空间”概念的重要性。此外,她特别提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遵循的法律法规,注重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活动的健康发展。

徐教授还分享了非遗保护的方式。她提到,非遗数字化保护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与活态传承,突破时空限制扩大传播范围,创新消费场景激发经济活力,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互鉴,同时构建文化数据库保障技艺传承,为文化自信提供数字化支撑。

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非遗保护的理解,更为我校相关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。未来,我校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,助力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,为守护中华文化基因注入高校力量。
专家简介:

文学博士,兰州文理学院教授。中国民俗学会会员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、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,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、民俗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。曾在《社会科学家》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出版《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》等学术著作7部。